一、采取的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就业协同联动体系

1.建立“班子带头、部门统筹、学院主抓”的就业协同机制

始终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压实责任链条,畅通体制机制,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校领导带头示范,二级学院组队拓岗,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化就业岗位,全年走访企业183家。定期通报毕业生就业进度,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研判,每年撰写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开展就业质量评价考核。学院实行就业包保责任制,学院领导班子下沉毕业班进行督导,辅导班、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进行就业意向摸底、就业岗位推荐。

2.搭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就业联动机制

不断加强与政府、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争取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扶持,争取用人单位招聘支持,建立多层级、全方位、一体化的就业工作协同联动机制。邀请企业资深HR、人才服务机构高管等开展就业指导,进行行业现状分析、岗位能力提升等方面辅导,帮助毕业生进一步明确职场方向、适配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与重点企业共建就业基地48家,统筹“就业实习+招聘宣讲”布点布局,不断提升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适配度。开展11期“经世济民”名企行活动,带学生走进行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建立招聘机制的有效对接。

3.深化“招生、培养、就业”反馈机制

    我校对学生近5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回溯与对比分析,分别开展了近5年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调研、202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等三个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毕业生去向信息,走访用人单位,分别撰写了《湖北经济学院近五年国内升学情况调研报告》《构建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指导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报告,将毕业生去向信息向发规处、教务处、招生办等部门进行反馈,深化多方反馈机制。

(二)分层分类引导,构建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1.深化价值引导教育

帮助毕业生科学客观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树立端正的就业观念,特别是强调“做普通的劳动者”的观念。2023年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解读国家政策坚定求职信心,引导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克服“慢就业”“懒就业”心态,推动就业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开展了20期“校友访谈”,邀请校友与毕业生分享职业经验,盘点市场就业动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定位、主动出击。

2.优化就业指导教育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由职前教育向入职教育延伸,教学目标由提升就业能力为主向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转变,教学方式由理论讲授向实践训练转变,开展就业指导教研室集中备课、听课活动,开展两期“宏志助航计划”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开展“就约一四五”的一对一职业生涯咨询,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能力训练全覆盖。举办简历制作比赛、求职比赛等实战性赛事,营造校园求职良好氛围。

3.细化就业困难帮扶

扎实开展毕业年级“五必谈”,对心理困难、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建档立卡,实行“一生一策”“一岗一策”,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帮扶,在观念引导、心理疏导、技能辅导、岗位指导等方面精选精准帮扶。对家庭困难学生,及时发放就业补助补贴,对就业技能薄弱学生,开展求职简历制作、就业信息检索、就业岗位筛选、个人自我营销、多维面试技巧等培训,全过程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

(三)全面提档升级,构建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1.配齐建强就业骨干队伍

一是建强就业指导队伍。打造就业指导资深团队,具备较强的就业市场对接、就业信息系统操作管理能力。二是建强辅导员队伍。宣传党和政府关心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增强顺利就业信心。三是建强心理咨询师队伍。针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焦虑、负面情绪等问题进行疏导,逐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认真组织就业招聘项目

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拓展市场资源体系,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招聘服务平台。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29场,校园宣讲会223场,1416家企业入驻我校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市场持续拓宽。加强推进援疆援藏、西部计划等项目,讲好讲透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3.持续开展毕业跟踪服务

毕业生离校后,持续做好档案派遣与就业核查统计工作,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发放调查问卷,对学校培养过程、培养效果、就业质量等方面做出评价,形成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报告,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