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发布者: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6-02浏览次数:3391

为深入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18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原则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意义,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爱国奋斗精神。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发挥学生党员和团学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三、总体思路

1.将劳动教育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为本科生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时,1个学分。在思政课中安排不少于2学时的劳动理论教育专题。设置劳动实践教育模块,制定劳动实践课程考核办法,规范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发布、申报、实施和评价等过程管理,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日常劳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2.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课和通识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领航中国》等课程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等内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3.将服务性劳动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服务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优势,深度挖掘各类指数测评、社会调研和第三方评估活动的劳动实践课内涵。通过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公益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

四、具体措施

1.开展校园义务劳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以学院为单位,围绕绿化美化、校园卫生、教室清洁等开展集体劳动锻炼,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促使劳动教育成为生活养成教育。实行环境卫生包干区制度,由后勤集团以学院为单位划分责任片区,学院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集体劳动。以楼栋为单位,定期清理公寓公共设施和周边绿化带,保持公寓周边良好卫生环境。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开展绿色低碳体验式活动,强化学生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学生参加校园义务劳动不少于8个学时。(责任单位:学生工作处、后勤集团、亿优公司、各学院)

2.开展公共服务活动。科学设置校内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开展图书整理,展馆讲解,校园导引,食堂帮厨,校友联络等校内公共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获得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各类工作的理解认知,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组织开展“低碳”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和微视频大赛,增强学生对节能低碳环保生活的认知,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学生参加公共服务活动不少于6个学时。(责任单位:学生工作处、图书馆、校团委、校友工作办公室、后勤集团、各学院)

3.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开设“帮扶类”“社区类”“会议类”“论坛类”“赛事类”五大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世界环境日等,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爱心超市等学生组织,制定劳动教育日历,将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纳入其中,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公益福利机构,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环保宣传、心理咨询和支教助学等公益性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4个学时。(责任单位: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后勤集团、各学院)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三下乡”、“返家乡”“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 积极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城乡、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帮扶、文化宣传等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治理,了解国情、民情,引导学生积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培育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工作的奋斗精神,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4个学时。责任单位:校团委、各学院)

5.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依托湖北亿慧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和产教融合办公室,围绕专业特色,依托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倡导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准备和课后实验物品清理与环境卫生清洁。依托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安排学生参与专业生产实践活动,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互联网+”、“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为抓手,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不少于4个学时。(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实验教学中心、各学院)

6.开展烹饪体验活动。依托湖北楚菜研究院、楚菜现代产业学院、楚菜技能大师工作室、湖北楚菜文化传播中心和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烹饪体验活动。通过饮食原料的培育、饮食产品的制作、饮食常识的传授、饮食安全的普及、饮食民俗的体验和饮食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学会融入自然,珍视食物,热爱生活,提升品位。在掌握烹饪基本技巧,习得饮食基本礼仪的同时,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体会奋斗精神。学生参加烹饪体验活动不少于4个学时。(责任单位:学生工作处、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湖北楚菜研究院、各学院)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研究和督导学校劳动教育育人工作,成员单位由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处、财务处、保卫处、校团委、图书馆、后勤集团、亿优公司和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劳动教育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学校劳动教育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发布学校劳动教育年度发展规划和工作总结。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在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组织劳动教育教学活动。(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各相关单位)

2.加强文化宣传。充分运用校报、官网、橱窗、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平台,立体化宣传劳动教育。推出“身边的劳动者”专题宣传,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主旋律和最强音。打造“劳模进校园”“工匠面对面”等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依托周末晚讲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活动载体,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各学院)

3.加强师资建设。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以劳育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创新创业导师、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能手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聘请相关单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岗位能手等担任劳动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学院)

4.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全时段,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做好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学会自我防护,特别是要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劳动工具和材料,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的安全顺利实施。积极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责任单位: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各学院)

5.加强考评督查。把劳动教育纳入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加强督导检查。不断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和程序,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系统,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相结合。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评先评优、推优等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各学院)

6.落实经费保障。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10万元经费用于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设施、劳动教育工具、劳动教育系统平台、校内劳动教育场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责任单位:财务处、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