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者: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17-03-20浏览次数:34

以学生为中心 立德树人 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在三届一次教代会上

吕忠梅

2014329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校行政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召开的5年前的二届一次教代会上,学校提出了学校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快到好转变,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总体思路,,明确了调整本专科结构,提升办学层次;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完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等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5年来,学校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根据学校发展阶段的实际,结合举办组建10 周年暨办学10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紧紧围绕二届一次教代会提出的主要任务,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圆满完成了二届一次教代会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实现了科学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推进。

(一)实现发展方式实现转向,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1.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每年确定一个教学建设与改革主题,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践教学、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扎实推进。先后两次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举办金融拔尖创新班,探索大众化教育格局下精英化教育模式。举办会计ACCA班,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学资源。与省农业银行、中百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在工科专业以及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试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新模式。。

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突出成绩突出。按照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清理和调整对本科专业进行清理和调整;新增1017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53个,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大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申报与建设力度,。5年间,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4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等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8项(个)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完成1400多门课程基本信息库的整理和建设工作,开设10门网络通识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开出率进一步提高。

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稳步提升提升。坚持完善激励政策,开展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奖、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以及“我最喜爱的经院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教师潜心育人。评选校级教学名师15人,。鲍升华教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实现了我校省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等现实问题开展出台教研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奖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获批省级教研项目36项,获得省级教研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鼓励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各类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8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2项。

生源质量和就业创业形势喜人。我校在大多数省份高考一志愿填报率达到100%;湖北省内本科录取分数线稳居省属高校前列,一本线上考生逐年增加,2013年已接近录取人数的30%。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就业质量逐年逐年提高。专门出台政策、拿出资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学生创业指导。59个创业项目获批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个项目获得省市创业资金扶持,多个创业项目或团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佳绩。1名同学入选武汉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先锋”。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2.实现标志性成果突破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学科实力明显增强

学科结构点和学科平台建设成效绩显著。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强化优势、办出彰显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完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被评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法学、统计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科。新增“楚天学者”设岗学科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共建研究中心4个。

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提升。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拔尖人才、留住关键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思路,采取引进、培养、提高等多种途径,优化结构,充实数量,倾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5年间,柔性引进10名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水平教授担任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社会学、物流管理和新闻学等担任学科带头人;聘任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教授10名、彩虹学者6名;遴选第三届校级学科带头人26人,学术骨干40人。获评新增二级教授8人、三级教授20人,新增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全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截止到2013年,全校共有教授由53人增加到93名人,高级职称比例由36.2%上升到为47.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88人增加到1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全部教师比例从12.8%上升到的24.6%。一批年轻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湖北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项目、青年教师海外培训项目、学校对外合作交流项目资助,赴国外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进修访学。更加频繁,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6人次,国际交流层次进一步提升。

访学的学校和交流的层次进一步提升。

科学研究能力增强。5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的科研发展战略,推出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较高水平研究成果,“思想库”、“智慧库”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7项、国家自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41项,省级项目48项,经费总额达2944万元,高级别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均比上个5年有大幅提高。在国内有影响的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6篇,首次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论文等级实现新的突破。出版专著128部、,出版教材189部。获批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1个研究基地湖北水事研究中心获得首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30份研究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的批示,进决策、进规划、进法规,其中《借鉴先进经验 把湖北建设成节水型社会》、《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到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充分肯定一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和地方政策法律、进入规划和决策。

(二)实现办学结构优化升级,办学格局更加合理

办学层次稳步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2009年,开始在省学位办、湖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湖北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现有金融、工商管理、法学等6个专业工作。5年来,共联合招收研究生45人,联合培养专业增加到6个。2011年,学校抓住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开展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重大机遇,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资格,开始独立举办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情况逐年向好。研究生招生情况好于省内同时获批的其他试点高校,目前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110人。与此同时,今年,报考我校的考生上线人数在全省56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一。

 “以本为本”战略基本实现。办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既是提升办学规格的需要,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5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逐年调增不断增加本科招生计划,压缩专科调整招生规模,结构。本科年度招生计划从3080人增加到3640人,2013年实际录取本科生4140人。本科招生计划基本满足学校办学规模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战略调整准备。在此情况下,学校于2013年提前停止了普通专科招生,完成了“以本为本”的战略转变。

国际教育与学生交流取得突破。专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理顺国际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规范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完成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专科办学合作项目首个合同期,开始了新一轮合作。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合作举办首个本科中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在我校设立的汉语国际推广中华饮食文化培训基地正式运行。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本科交换生和攻读硕士学位协议,实施赴美带薪实习、台湾中原大学暑期游学、澳门科技大学保荐研究生等一批学生境外交流项目,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

继续教育转型加速。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思路,回归继续教育本位。逐步压缩学历教育规模,自考助学班年度招生人数从632压缩到199人。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与有关社会机构合作举办“节能减排评估师”培训,承接、中石化非油品业务骨干培训等多个对外培训项目,培训规模逐步扩大。抓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进校园”的政策机遇,积极筹办“湖北经济学院职业培训中心”和“湖北经济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法商学院稳步发展。法商学院办学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本专科招生机结构与专业设置日趋合理,顺利通过省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自有专任教师队伍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上崭露头角、考上名校研究生,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三)实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内生动力增强

学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与管理规律,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推进深化校院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下移管理重心,推进做实院系做实。几年来,学校按照做实院系的思路,调整政策、修改制度、加大投入,逐步扩大院系管理自主权。加强明确对院系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发展的指导,赋予院系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职责与任务,建立院系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制度帮助院系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大力积极推进金融学院试点学院改革,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人力资源事分配制度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顺利完成首轮岗位设置、聘用及聘期考核工作,建立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成绩效工资改革,确立与改革目标要求相一致的薪酬分配体系,我校成为第一个完成改革任务的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完成该项改革的高校,受到省人社厅的高度评价。继续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获得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副教授评审权。树立“大人才观”,将各种不同的用工形式纳入人力资源统一管理,探索灵活多样的人员聘用和薪酬分配方式,改善聘用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党组织生活评先评优、工会活动、年终考核等方面同等对待。

学科和科研管理制度进行重大调整进一步完善。按照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按照一级学科进行建设与管理。整合优势学科、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调整学科建设思路,按照一级学科要求开展建设与管理。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加快建设步伐,探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完善改革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考核管理办法,更加注重强调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团队引领、团队建设、和在学科建设中的领军作用统筹协调作用与能力。将科研要求纳入教师岗位考核内容,完善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修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提高优秀学术对优秀科研成果的进行奖励标准,鼓励出精品、出力作。专门制定应用性研究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开展应用性研究,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现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增强提升,公共服务更加高效服务品质提升


学生诉求和发展受到更多关注。通过 通过“我与校长面对面”、“品书交流会”、“学生事务恳谈会”等活动,以及讲党课、作报告、开微博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倾听呼声,了解需求,解决实际困难。专门设立学生事务中心,接受学生投诉与咨询。完善调整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励办法,优化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注重对心理疾患学生的关心,采取多种举措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31亿元,41500多人次受益,困难学生生活保障得到落实。依托校友会,设立“壹佰”校友基金、“善缘义助”捐赠助学平台,开展“经院学子奖”、“双优奖”评选活动,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热心公益、勤奋好学的学生予以奖励,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教职工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实施分配制度改革,教职工收入实现逐年稳步增长,5年间在职教职工年收入平均增长7%,离退休老同志平均增长10%与周边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购买专用校车,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入园问题。建设公租房,解决年青教工住房问题。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校情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老同志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离退休老同志收入与在职教职工同步增长机制,落实老同志政治和经济待遇。

校友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组建10周年暨办学10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圆满完成校友会换届工作。设立并开展了“壹佰”校友基金、“经院学子奖”、“双优奖”、“善缘义助”助学金等捐赠和评选活动。加强地方校友会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友组织。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组织预算收入,学校收入从3.03亿增加到3.86亿,实现逐年递增抓住省政府化解省属公办高校债务机遇,科学制定学校债务化解方案,实现银行贷款归零。加强资产维护与管理,新增资产4190万元。投资2400多万元开展完成教学场所、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升级改造。人文艺术楼建成投入使用。网络、图书、学报、书刊、档案、医疗、物业、交通、安保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校园和谐有序。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5年,我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悉心指导、热心帮助和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上级领导、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的看到,学校的工作与师生们的愿望、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校要真正办成高水平大学,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合力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有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匮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不多,“院系壁垒依然森严,少数学科有“自我边缘化”倾向;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仍囿于传统模式,思想解放不够,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不强,理性思维、应变能力、担当精神、创新动力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未来5年学校发展愿景和总体思路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际国内教育一个高等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从国内来看,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为高等教育改革开启了新的窗口期。高教领域的系列重大改革正在推进或正在谋划。

首先,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我校享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政策依据。一是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都将在多个方面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二是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健全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颁行、,以及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修订,都旨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此同时,

其次,国家明确要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大学办出特色,为我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办学特色提供了政策导向。教育部正在制定《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明确为本科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和发展重点,并在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特色发展、特色取胜的高教时代真正到来。要求高校

第三,国家对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教师管理方式、科研评价方式的改革,为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一是改革招生制度。建立高校及专业招生批次动态调整机制,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学校或者部分优势专业可纳入上一批次招生,为我校优势专业进一步凸显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二是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将教师岗位分为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四类,构建教师多样化职业发展通道,让每一位教师享有出彩的机会。三是改革高校科技评价。针对高校科技活动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特色,追求卓越。任何改革,本质上都是利益的调整,学校在推进这些改革的过程中,必将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牵动一些人的神经,经历或长或短的疼痛。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动改革,是否能够达成“改革有风险,不改革等于自取灭亡”的共识,对学校的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正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首先在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颠覆了传统教育观念;在技术上,大数据时代技术正推动教育变革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迅速席卷全球,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这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包括学习进度管理、实时在线交流答疑、作业批改等在内的教学全过程覆盖的在线开放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现状。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动动鼠标,任何人都可以在线学习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课程。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社会和资源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呆在学校里被动地接受学习,他们将会把自组织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来互联网可能拆掉大学的围墙。新技术从外围不仅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新技术的应用又将也将导致学生在心理预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第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开放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态势不可阻挡,国际的、跨地域、跨文化的观念已经渗透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项功能之中,在办学理念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科技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平常与经常,注重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来说,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经是成为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这一系列新政策、新变化、新趋势必将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加剧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分化,。既令人兴奋不已又让人忧心忡忡,既让学校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又使学校面临生死攸关的选择。学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反观我们自身,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迎接高等教育变革与挑战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学校要真正办成高水平大学,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合力育人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经管法的学科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

 ——学科整体实力不强。有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匮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不多;一级学科建设中的院系行政组织壁垒没有打破,学科、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不够;少数学科存在“自我边缘化”倾向。

 ——管理创新不够。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仍囿于传统模式,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跟踪问效、问责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出现这些问题既有办学历史短、积累不够等客观原因,也存在部分教职工思想解放不够、进取心不强、不善于学习提高等主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照顾眼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更新观念,又要提升能力;既要创新体制,又要建立机制。未来5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改革活校战略,努力推进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建设。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讲好“经院故事”

面对未来,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湖北经济学院大学大学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学术组织。大学的办学理念直接决定了大学为谁而办、怎样办湖北经济学院大学、办成成什么样的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办好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的理念既是对大学本质深刻认识的结果,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科学选择。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加者”。在这里,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学”,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或合作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应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将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体验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现在的课堂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实行标准化教学,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大学和国内不少高水平大学都十分强调实现从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学校管理与教育为中心到以学校提供服务、引导学生成才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应当注重对大学生自在、自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集合学校所有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学术组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关怀。创新的前提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虽然从总体上看,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与高水平大学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课堂灌输式、标准化教学占有很大比例,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不够;教师启发学生、引领学生的能力不足,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不多;我们的管理与服务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自己、如何减轻自己的负担,对学生的约束多、服务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氛围远未形成。我们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教育质量的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将无从谈起。

第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讲好经院故事”我校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湖北经济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三大跨越,进入了本科教育的“主流圈”。但是,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国家将实行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湖北经济学院面临着一次新的历史定位。是继续朝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还是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直接关系到办学思路、模式、方法的选择。一种是以学校能够“升格”为大学为价值取向;另一种是以学生成长为价值取向。湖北经济学院作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文科学校,从学科特点,到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过程,再到社会对经管类人才培养的需求看,为了求得“大学”的名称而选择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不仅是短视,而且是对学生、对社会的极度不负责任。经济学院的未来定位,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可能未来5年,将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实现内涵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的5年,学校发展将迈向新的历史阶段。新的阶段要求我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理念。如果没有一种很好的理念能够统领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各种资源、各种力量的“聚焦”,就必然会出现发展目的不清、指向不明、着力点不准现象,“两张皮”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现象。,“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形成一种理性目标。,它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既指引着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方向,也是衡量学校改革建设的成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标尺。新的时期,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为牵引,全面拉动学校坚定不移的朝着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目标前进,讲好经院自己的故事。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形成“经院特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去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未来5年,我们如何要应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新挑战,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同样需要改革创新需要我们。要把改革贯穿于各项工作,用改革的思维和智慧、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调整办学结构、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第一,继续优化办学结构,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提升办学层次。教育部正在研究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意见,湖北省也即将颁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完善“顶层设计”。学校在完成“以本为本”战略转变后,要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优化本科专业院系布局,跟踪环境资源学科新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适时淘汰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老专业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按照全力办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申报方案,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争取以优秀成绩通过试点期满验收;继续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适当扩大招生专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一切可能机会,为获得学术硕士招生资格和增加开办新的专业硕士点未雨绸缪或博士点;力争在联合培养博士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继续扩大研究生教育办学规模,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的新跨越。继续继续发展国际合作办学,逐步扩大合作的学校和专业,加大学校“走出去”力度,争取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主动融入教育国际化进程学科;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争取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开创学校新的发展增长点。实现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转轨,优化学历和重点发展非学历教育结构,办好“湖北经济学院职业培训中心”和“湖北经济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多轮驱动。大力支持法商学院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未来5年,在校本科生保持在16000人左右,本科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争取独立举办的研究生专业达到2-3个,在校研究生达到300人;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200人。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将建立高校及专业招生批次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学校或者部分优势专业可纳入上一批次招生,为我校优势专业进一步凸显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我们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实行扎扎实实按照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学分制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制度、辅修专业学业证书制度,扎实推进、大学英语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强人格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根据围绕重点学科或专业设置特点,实现核心课程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制定承认国际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的规则。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下决心淘汰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师生共同开展开展“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激发和鼓励,切实增强学习效果。高度重视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探索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微课程”、“E课堂”等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学生学习中的巨大潜力,形成使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的良性格局,共同作用于学生学习。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完善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跟踪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5年,争取建设40—50门国际化课程;80%的教师能够使用新的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350%的核心课程能够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学习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经院特色国际在线课程。。

第三,创新学科建设思路,努力提升增强学科综合竞争力。为鼓励高校创新,国家将改革高校科研评价机制,针对高校教师研究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特色。我们要把握改革趋势,谋划学科建设整体格局,选择新的学科增长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面对学科建设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和评估对象的新要求,要进一步做好和完善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一级学科发展整体框架。创新学科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实现一级学科内部打破院系壁垒,鼓励二级各学科之的交叉融合间相互支撑、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领域性学科,以问题为导向建设学科平台,成立跨学科、跨学校、国际国内研究一体化的新型科学研究模式,逐步形成学科特色;鼓励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启动校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从学校未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实际出发,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找准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加强经管法与其他学科间、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间的双向互融,打破学校、学院和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健全和完善做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考核和遴选制度,工作制定适应不同学科创新需求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分类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领军作用。改革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与奖励办法,不简单以成果数量论英雄,实行代表作制、晋升职称免考核制、效益评价制、高水平成果重奖等新的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加强学科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打造研究团队推出标志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扩大学科影响力。未来5年,要实现形成经管法学科的经院特色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实现国家三大基金重大项目突破,打造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推出5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话语权的学者,获得30项左右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思想库、智慧库形成经院品牌,成为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智慧库”、“人才库”特色更加鲜明的主要智库之一,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第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构建教师多样化职业发展通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又一主要举措。我们要以教师分类管理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岗位设置、聘期考核、绩效工资改革,在首轮并轨的基础上,推进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采取切实措施,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保持合理的教师人数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平台,在待遇、条件、环境、情感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提升办学水平的注入强大;适时适度聘用教辅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动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调整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参加高端学术会议、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帮助中青年教师加快成长。有计划的在教师中开展教育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争取获得全部专任教师的副教授评审权,形成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职称评审机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改革教师管理方式,对教师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最大限度发挥教师专长,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注重加强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教师、管理各类人员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严格岗位职责目标考核,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环境,的良好氛围和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优势得到充分发展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回报。

第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教育部颁布了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与职责,学校也正在制定《湖北经济学院章程》,它将规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校内各种关系、学校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教职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宪法”。要高度重视《章程》的制定工作,在形成草案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议事规则与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决策机制议事规则和配套制度;加强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保障其功能与其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学术发展、教学科研计划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咨询、审议、决策作用,维护学术活动的独立性;健全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决策机制,维护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相关事项的民主决策、实施监督的权利。厘清学校与院系的职责权限关系,推广试点学院按照试点学院改革的思路,推进院系改革经验,完善院系治理体制,结构。继续推进做实院系做实,提升院系办学水平。在学校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赋予院系办学自主权,落实院系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实施新一轮完善对院系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指标,明确的管理考核方式,核定与权力相匹配的目标责任,实施相应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经过5年建设,形成以大学章程为龙头、保障体系健全的现代大学、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各种权力边界清晰、相互配合、运转高效的治理结构。

三、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是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筹备之年。今年,在做好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湖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推进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建设。

今年在经院历史上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将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三届一次教代会,要审定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下半年还将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更为全面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在这样的时刻,既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经院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现实,理性分析经院发展的成败得失,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果说,经院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那么,制约经院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因此,要实现经院新一轮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发展合力,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为此,2014年,将要以此次教代会的召开为契机,在全校组织开展新一轮的“识校情,谋发展”的办学思想大讨论,希望全体师生员工都能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积极参与讨论,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全员大讨论,转变教育观念,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信心,挖掘发展潜力。

2014年的学校工作要点已经印发,各院系、各部门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要点。在此,我仅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1.做好 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要认真做好新方案的修改完善,以及后续的编印、组织学习、教学管理系统更新等系列配套工作。按照新方案的要求,选配好教师,组织编写新开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活动,使新方案的实施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联动,确保新方案落实。

2.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今年是我校开展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的第三年,5年试点周期的关键一年,要对照申报方案,依据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指标体系,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思路,明确建设举措严格执行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关制度规定,加大建设力度,切实落实建设内容,夯实建设基础,提高建设水平,为中期评估做好准备,做实培养环节。按照申报方案设计的三个培养方向,开展分方向培养。进一步推进加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尽最大努力,争取研究生教育扩点工作教育有新的突破。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湖北经济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实施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改革。修订完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做好新一轮聘期的聘任工作。积极争取各学科副教授职务评审权,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完成40名教师引进计划,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继续推进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计划。改革独立核算单位分配办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4.进一步推进做实院系。按照“一总四分”改革方案,继续深化金融学院试点学院改革。在全校逐步推广试点学院改革的成功经验,推进做实院系改革。落实改革学生工作以院系管理为主体制,完善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毕业就业工作院系负责机制下移管理重心,发挥院系在学生工作中的自主性,形成育人合力;。改革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方式,教师进修培训指标和经费下放院系,由院系自主安排;。赋予院系更大财务审批权,探索实现院系财权、事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做实院落实系国际交流与合作院系主体地位工作,推行“三个一工程”,建设8-10门国际化课程。针对各院系发展实际,制定差异化的院系领导班子3年任期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

5.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学生公寓功能升级改造工程,515日前完成所有学生公寓空调安装,秋季开学后实施男生公寓通热水工程。开展食堂改造、电力系统改造,扎实做好节能监管平台验收工作。加快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步伐。学校建筑物、公共设施经过多年使用已经进入大规模维修期,对损毁情况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年建筑物、构筑物重点维修项目,制定根治性维修方案并组织好实施。积极做好法商学院综合楼开工准备工作,保证6月份开工建设,明年秋季投入使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4年是第三届教代会的开局之年,学校未来5年总体工作思路和今年的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让我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迎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把经济学院建设的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