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2016年工作总结

发布者: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17-03-10浏览次数:34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校党委、行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协同、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思路,着力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升级、进位、奠基”的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积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治理体系建设,办学活力增强

(一)学校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圆满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出台关于推进落实规划的意见,对各项规划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实化优化规划任务指标,明确规划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主体,年度规划任务有效实施。出台学校“十三五”综合改革方案,明确5大改革领域、20条重点改革任务、30项具体改革事项,确定了“十三五”综合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

(二)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贯彻落实《湖北经济学院章程》,对学校合校以来的行政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扎实推进制度废改立,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落实《湖北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组建学术分委员会,学术治理能力提升。优化调整教学机构设置,建立新机制学院,推进试点学院“三改革一完善”,进一步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调整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机构,理顺职责,增强活力。完善管理服务部门考核评价方式,推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出台《湖北经济学院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办学信息向社会公开。扎实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着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三)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试点学院“一制三化”建设稳步推进,各学院在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等方面各有侧重的开展探索。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在2016级学生中实行学分制。着力推进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广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六个共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各专业全面探索校政行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重点探索工学交替制度,完善综合性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出台《湖北经济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意见》,在全校范围内推进导师制,促进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四)人事制度改革系统推进。正式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个人部分的代缴代存。大力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出台《湖北经济学院腾龙学者遴选管理办法(暂行)》、《湖北经济学院三层次人才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特聘教授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管理办法》、《台湾籍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湖北经济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和《湖北经济学院高层次人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人才成长和才华施展创造优良的制度环境。研究制定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五)管理制度创新。制定《湖北经济学院优秀论文评选与奖励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理顺采购与招标管理体制,设置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改革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经营性资产统一管理。改革建筑物及公共设施日常养护维修管理体制,理顺权责关系。

    二、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一)本科教学建设水平提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取得新成绩。法学、软件工程入选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百集团实习实训基地获批省级示范基地;湖北湖泊生态保护实习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基地。新申报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推广项目建设经验与成果,加大对在建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指导、检查和验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继续优化专业结构,低碳经济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金融数学等3个新申报本科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评审,低碳经济学专业系全国第一次申请设置。推进国际化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确定10门课程立项建设,6门课程培育建设;48门校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全部上网,完成网络化改造。案例教学中心建成,开设6门案例教学课程。

教育教学研究质量提升。获准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个、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0个,推荐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1个。

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制定《湖北经济学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湖北经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课堂教学。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省级项目30个。我校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数学建模、管理决策模拟、外贸从业能力、嵌入式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58篇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奖。

(二)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实施研究生招生改革,将新增招生名额单列用于接收优质调剂生源,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招生研究生80人,生源质量继续保持高位;与湖北大学联合招收硕士10人。研究生毕业生58人,实现100%就业。全面启动会计专业硕士点评建工作。继续加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我校5名教授成为合作博导,合作范围从法学扩展至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工商管理等多个学科。开展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培训,提升研究生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了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职责分明、层次清晰、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模式。

(三)招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16共招录普通本科生4110人,省内本科录取分数再创新高,文史类投档线在省属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中位居第四,理工类投档线位居第五;省内本科第二批投档分数位居省内同批次院校首位,生源质量继续提升。本科生就业率稳中略升,截至2016年8月31日,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2.34%,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学校入选2016年湖北省毕业生就业率核查免检单位。1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湖北省政府的扶持,10余支创业团队在国家级、省级创意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

(四)学生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坚持校领导学生接待日制度,全年开展14期活动,接访356位学生,答复和处理 417 个问题。推行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开展,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700万元。建设学院谈心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咨询质量提高。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示范引领作用。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逐步落实辅导员直接责任人制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继续推进。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启动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招收留学生8名,实现留学生教育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审核;完成首届55名学生派出工作,出国率超过50%。落实5所海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林肯大学等7所海外合作院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全年共有197人次通过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学习、暑期游学、海外实习等项目赴海外交流学习,人数比去年增加26%。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3个,新获批该项目2个。聘请长期语言外教7名。新成立孔子学堂2所,招收学员3740人,较去年增加109%

(六)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稳步发展。积极开拓校外联合办学,新增成教联合办学单位11个、自考联合办学单位3个,全年招生8300人,办学规模扩大。实施互联网教学试点,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全国统考计算机智能化考点,职业技能鉴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成功开办财政税务等培训项目11个、社会培训项目5个。

法商学院办学取得新成绩。新增酒店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2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新建10个教学实习基地,实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学生科研、竞赛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个。本专科招生录取3048人,本科文、理录取分数线分别位居省内同类院校4名、第6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76%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三、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提升

(一)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十三五”学科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工作任务。启动学科群建设项目库建设,首批入库项目达到41项,涉及资金370万元。改革学科建设经费分配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启动三层次人才遴选工作,评审工作有序开展。启动第二轮专业硕士点校内预申报工作,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硕士扩点工作的有机联系。

(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稳居省属高校前三,其中管理学科立项4项,位居全国第四。科研经费总额达1170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5篇(三类以上及SCIEI期刊),被SCIEI检索论文32篇,较2015年分别增长48%6%。科研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与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省发改委合作共建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与省扶贫办合作共建湖北县域减贫与发展研究院;与省台办合作共建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与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共建武汉区域金融发展研究院;成立湖北自贸区研究院。碳排放权交易协同(湖北)协同创新中心以“优秀等次通过第三方评估。成功举办第三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第二届校厅论坛”等高规格学术研讨会7次,藏龙讲坛40讲,校长学术沙龙期4期。与荆州市政府、仙桃市政府开展校市合作,学校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升。《环境经济研究》顺利出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办刊质量继续提高。

四、引育并举,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引进专任教师52人,一线专任教师达到750人,师资队伍总量稳步增加。新增“楚天学者”3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柔性引进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人。2位外籍学者获批湖北省“百人计划”,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聘请7位中南财大教授为新一轮“彩虹学者”。全职台湾教师达25名,对台引智工作得到中央高度肯定,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予我校“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称号,对台引智工作成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师资队伍培养成效显著。新增教授7人、副教授23人,晋升副教授一级9人、副教授二级9人。1名教授被授予第二届“楚天园丁奖”。9名教师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资助,12名教师获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项目资助,获批人数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教师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全年教师国内国外培训人数达258人,其中,国外访学进修3个月以上人数40,在职攻读博士教师34人,企业挂职培训13人。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对20152016年新进教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专家评审推荐、各类考核等工作中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五、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

(一)财务和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积极组织、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年度总收入4.45亿元,比年初目标任务超收3704.96万元。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修订各类经费支出审批程序,保证支出合理合法。顺利开展首次学分制收费工作。在预算编制、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方面成绩显著,分别获评省级优秀单位和省级先进单位称号。全面完成省财政厅布置的资产大清查工作,摸清了学校的家底。按照省财政厅“应编尽编、应采尽采”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府采购效能和采购力度。完成教学院系及科研平台办公场所分配和调整搬迁工作。积极探索老校区旧改,东湖校区旧改工作进展顺利。扎实做好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工作,确保高层次人才住房需求。

(二)社会捐赠开创新局面。抢抓机遇,注册成立湖北经济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搭建社会捐赠和学校发展新平台。积极推动社会成功人士捐资助学,设立“黄冬梅资奖学金”,募集资金100万元,成为我校成立以来单笔捐赠额最大的社会捐赠,实现社会捐赠新突破。建设校友林,募集资金13.6万元。

(三)校园基本建设继续加强。成功争取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获得1亿元中央预算内经费支持。法商学院土地证办理工作完成,学校土地证办理积极推进。西区电力增容工程、19栋学生公寓等重要建设维修项目顺利完成。法商教学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法商学院综合实验实训楼开工前准备工作完成。法商学院人才公寓建设有序推进。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完成“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智慧校园一期项目启动建设;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不断加强,改造或新建多个实验室(中心)。文献资源、数字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读者服务质量提升。饮食管理加强,两个食堂入选湖北省首批“放心食堂”;校园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学校荣获“生态园林式学校”荣誉称号;夏季防汛排涝工作扎实有效。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学校被评为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武汉市“平安高校”建设先进集体。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书刊发行工作顺利开展。物业管理、交通服务、医疗卫生等工作服务效能提高,服务品质提升。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突出宣传阐释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主线,紧密联系学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举办辅导报告,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学校宣讲团到各单位宣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师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上来。认真贯彻省委“高校党建十条”,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建20项工作安排,继续推进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等“1+11”文件落实落地,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统战工作座谈会、群团工作会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制定学校“十三五”党建规划,新出台8个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性文件。全面开展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落实“凝聚人心、服务师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党建使命成效明显。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并扎实开展,完成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党费收缴清理等7项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出实效。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履行主体责任,认真组织部署本单位学习教育,创新措施,丰富形式,学习教育成效不断显现。

(三)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两室一网”和“微宣传”平台建设,修订校园媒体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学术讲座报告会议的审批报备制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宣传工作者等赴延安开展专题研修,举办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强化专题式、网络式教学,以全新模式开设《当代中国》选修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开展学生人身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做实做细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四)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调整基层党支部设置,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全面落实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的结对“帮带”工作制度。加强党员服务站建设,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和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和“一院一品”特色品牌建设,党建品牌文化引领作用不断提升。

(五)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自觉遵守党章,在自觉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带头廉洁自律等各方面作出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规则议事决策。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建设措施。坚持开展集体学习,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年开展中心组(扩大)和集中学习共20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第三期暑期干部培训班,提升干部职业素养和执行能力。实施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加强实干实事实绩的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

(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全局,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与二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坚持学用结合,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精心组织宣教月活动。在基层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在法商学院派驻专职纪检员。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进行党内监督的新探索,学校党委出台《关于对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进行监督的实施意见》,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纪委书记侯长安批示肯定。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开展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实试点,组织了二级单位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对党政一把手的评议,对7个二级单位进行了第一批巡察。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精神和学校九条意见,逢会必讲“廉政课”,谈话必念“廉政经”,逢重要时间节点必发“廉政令”,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七)积极配合支持省委巡视工作。省委第八巡视组于20161019进驻我校,开展了为期45天的巡视。巡视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在政治上进行了一次“深度体检”,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阅”。全校教职员工严守纪律,全力配合,自觉接受巡视监督检查,切实保证了巡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学校还配合接受了周元武同志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其他4个专项监督检查。